要排除電器的故障就要了解電器的工作原理,熟悉電器的結構、電路,知道電器的某部件出現故障會引起什么后果,產生什么現象。根據故障現象,聯系機器的工作原理,通過邏輯推理分析,初步判斷故障大致產生在哪一部分,以便逐步縮小檢査目標, 集中力量檢査被懷疑的部分。
(1) 了解故障
在著手檢修發生故障的電器前除應詢問、了解該電器損壞前后的情況外,尤其要了解故障發生瞬間的現象。例如,是否發生過冒煙、異常響聲、摔跌等情況,還要査詢有無他人拆卸檢修過而造成的“人為故障”。另外,還要向用戶了解電器使用的年限、過去的維修情況,作為進一步觀察要注意和加以思考的線索。
(2) 試用待修電器
對于發生故障的電器要通過試聽、試看、試用等方式,加深對電器故障的了解,并結合過去的經驗為進一步判斷故障提供思路。
檢修順序為接通電源,撥動各相應的開關、接插件,調節有關旋鈕,同時仔細聽聲音,分析、判斷可能引起故障的部位。
(3) 分析原因
根據前面的觀察,綜合運用以前學的知識與積累的經驗,再設法找到故障機的電路原理圖及印制電路板布線圖。若實在找不到該電器的相關數據,也可以借鑒類似機型的電路圖,靈活運用以往的維修經驗,并根據故障機的特點加以綜合分析,查明故障的原因。
(4) 歸納故障的大致部位或范圍
根據故障的表現形式,推斷造成故障的各種可能原因,并將故障可能發生的部位逐漸縮小到一定的范圍。其中尤其要善于運用“優選法”原理,分析整個電路包含幾個單元電路,進而分析故障可能出在哪一個或哪幾個單元電路。總之,對各單元電路在整個電路系統中所擔負的特有功能了解得越透徹,就越能減少檢修中的盲目性,從而*大地提高檢修的工作效率。
電器檢修的一般程序及維修思路
(1)故障的查找
對照電路原理圖和印制電路板布線圖,在分析電器工作原理并在初步認定可疑的故障點后,應在印制電路板上找到其相應的位置,運用儀器儀表進行在路或不在路測試,將所測資料與正常資料進行比較,進而分析并逐漸縮小故障范圍,*后找出故障點。
(2) 故障的排除
找到故障點后,應根據失效元器件或其他異常情況的特點采取合理的維修措施。例如,對于脫焊或虛焊,可重新焊好;對于組件失效,則應更換合格的同型號同規格元器件;對于短路性故障,則應找出短路原因后對癥排除。
(3) 還原調試
更換元器件后往往還要或多或少地對電器進行全面或局部調試。因為即使新換入的元器件型號相同,也會因工作條件或某些參數不完全相同而導致電器特性差異,有些元器件本身則必須進行調整。如果大致符合原參數,即可通電試機,若電器工作全面恢復正常,則說明故障已排除;反之應重新調試,直至該故障機完全恢復正常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