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背景
隨著國內5G網絡建設的不斷推進和,通信網絡對容量和覆蓋的要求不斷提高,現有高壓輸電線路鐵塔上添加基站功能或是新改擴建基站正成為一種新的資源共享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質,促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另一方面又給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帶來一定的隱患。 為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通信基站空間以及輸變電工程等的電磁輻射檢測成為順利開展項目的基礎條件。
檢測目的
電磁輻射檢測是具有環境檢測協會或政府監管部門頒發的電磁輻射相關的考核或培訓合格證書資質的檢測人員根據國家、環保和電力行業標準,選取一定數量的不同制式、不同安裝位置的基站去開展電場強度和功率密度等測試以及開展不同電壓等級輸變電工程的電場強度和磁場強度、功率密度等監督性監測,為解決通信基站超標風險隱患提供合理的依據。
檢測規定
電磁輻射檢測的法律法規:
《關于印發<通信基站環境保護工作備忘錄>的通知》(環辦輻射函[2017]1990號)
《全國輻射環境監測與監察機構建設標準》 (環發〔2007〕 82 號)
電磁輻射檢測執行標準:
服務產品類型 | 執行標準名稱及編號 |
移動通信工程 | 5G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HJ1151-2020 |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HJ972-2018 | |
通信工程建設環境保護技術標準GB/T51391-2019 | |
通信工程建設環境保護技術暫行規定YD5039-2009 | |
通信系統電磁防護安全管理總體要求YD/T2196-2010 | |
輸變電工程 | 交流輸變電工程電磁環境監測方法HJ681-2013 |
直流輸電工程合成電場限值及其監測方法GB39220-2020 | |
高壓交流架空送電線無線電干擾限值GB15707-1995 |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輸變電HJ24-2020 | |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輸變電HJ705-2020 | |
廣播電視 | 中波廣播發射臺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HJ1136-2020 |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廣播電視HJ1112-2020 | |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廣播電視HJ1152-2020 | |
工作環境輻射 | 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
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 電磁輻射檢測儀器和方法HJ/T 10.2-1996 | |
工作場所物理因素測量 第3部分:1Hz~100kHz電場和磁場 GBZ/T189.3-2018 | |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2.2-2007 |
檢測服務
1、具有獨立的電磁輻射檢測實驗室,固定場所的設施條件和環境應滿足監測儀器和監測方法所需的技術要求,并得到有效控制。
2、電磁輻射檢測資質齊全、具有專用設備,且嚴格按照國家計量法的要求完成檢定和檢驗,儀器使用時間在檢定有效期內,且有配備能夠完成項目的用車。
3、專業電磁輻射檢測團隊,人員分工明確,結構合理,具有較強的技術力量,能力應滿足項目的需要。
檢測流程
1、制定監測方案:根據業主要求和關于環辦輻射函[2017]1990號文件的內容,制定監測方案。對環境敏感區域和可能在公眾活動區域造成較大電磁輻射水平以及某優勢地勢等具有代表性的區域進行電磁輻射監測。
2、選取監測時間:根據檢測方法的規定,選取正常時間段進行區域監測,且監測時間的天氣條件應符合行業標準和儀器標準中規定的使用條件,測量記錄表應注明環境溫度、相對濕度等。
3、檢驗監測:根據監測技術規范對污染源進行分析,先選用寬頻帶的綜合場強測量儀對周圍環境電磁輻射場中關心點的總的功率密度進行監測,再選用選頻測量儀器對電磁輻射場中異常點進行分頻測試,測定該點某一頻段的電磁輻射功率密度值。
4、繪制檢測結果表格:根據結果分析,對檢測區域的環境保護目標和電磁輻射現場抽樣監測結果進行匯總,判斷是否達標。
5、結果評價與結論:根據單個區域貢獻管理的驗收標準和對公眾照射的導出限制,擬定電磁輻射監測結果判別流程,對現狀結果給出結論。
6、出具監測報告:對檢測區域的項目名稱、檢測類型、監測方式、監測環境條件、檢測依據、主要使用儀器、儀器主要技術指標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監測結論,出具監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