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電子元件大國,多種電子陶瓷產品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已經形成了一批在國際上擁有一定競爭力的元器件產品生產基地,同時擁有全球*大的應用市場。然而,目前高端電子陶瓷材料市場主要為日本企業所壟斷,國內生產的材料少部分用于高端元器件產品,大部分用于中低端元器件產品;國內高水平科研成果在轉化過程中遭遇來自原材料、生產裝備、穩定性等方面的瓶頸,所占市場份額相對較低。
在產業技術方面,我國的電子陶瓷及其元器件產品生產基地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模,并擁有國際先進的生產水平。其中風華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際上為數不多的集電子元器件、電子材料、電子專用設備“三位一體”的產業體系的綜合性企業;順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片式電感器和低溫共燒陶瓷(LTCC)產品方面在國際上競爭優勢明顯;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宇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陶瓷電子元器件行業中的龍頭骨干企業也都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力,得到了國家一系列研發計劃的支持。由清華大學和風華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聯合20家大中型企業、研究機構和高校組建的電子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對于推動功能陶瓷片式元器件與無源集成產業陶瓷材料研究開發和產業的結合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MLCC產業
我國MLCC行業規模較大,已經形成了一批以風華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宇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并在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全球*的MLCC制造廠商如日本的太陽誘電株式會社、村田、京瓷株式會社、TDK-EPC和韓國的三星電機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陸續在中國內地建立了制造基地,把產能向中國大陸轉移,目前國內一半以上的MLCC產量被外資和合資企業占據。同時,國內市場高端MLCC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由于缺少自主知識產權和先進工藝設備,高性能陶瓷粉體、電*漿料、先進生產設備都大量依賴于國外廠商。從市場情況看,MLCC消費主要集中在亞洲,占全球MLCC消費量的75%,而中國占到一半以上。隨著移動通信產品等整機制造業的不斷擴張,我國的MLCC產品需求仍在迅速增長。
(二)片式電感器產業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開發、生產片式電感器及相關材料。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了一個傳統與新型產品兼顧、具有相當經濟規模、在國際市場占據一定地位的電感器行業,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20%。其中深圳順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憑借材料和工藝方面的技術優勢在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目前國內片式電感生產廠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大部分產品面向消費類電子產品,應用于通信領域和汽車電子領域的這類基礎元件主要被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的企業所壟斷。同時,低端市場的價格戰造成了國內片式電感生產廠商利潤空間的萎縮。目前,全球市場對片式電感器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市場結構也在不斷變化,尤其是移動/無線通信領域的增長速度驚人。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通信產品的生產廠家大部分在中國,而目前大部分用于移動通信的片式電感器件由國外供貨。計算機和汽車電子也是國內對高端片式電感器產品需求增長較快的領域。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在高端片式電感器方面的市場缺口會相當大。
(三)高性能壓電陶瓷產業
在高性能壓電陶瓷及元器件方面,我國內地壓電陶瓷企業數量較多,但多數企業是中小企業,產品結構以低端產品為主。盡管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國壓電陶瓷的研究開發取得了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但從目前行業的總體情況看,其市場競爭力、產業技術水平亟待提高,產品結構有待升級。隨著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醫學以及航空航天技術的迅速發展,一些新型的壓電陶瓷器件的應用市場將迅速崛起,成為壓電陶瓷器件的市場主體。
(四)微波介質陶瓷產業
在微波介質陶瓷材料方面,我國微波電磁介質的研究起步較早,基本上與發達國家同步,早期主要圍繞國防軍工上的關鍵微波器件的需求開展研究開發和生產。近十幾年來,形成了若干個一定規模的企業,如武漢凡谷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佳利電子有限公司、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順絡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燦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但這些企業與國際知名大企業相比較,在技術水平、產品品種和生產規模上仍有較大差距。以第五代移動通信(5G)、無線互聯網、無線傳感網以及以衛星通信與定位系統為代表的無線信息技術迅速崛起,對高性能微波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發展空間很大。
(五)半導體陶瓷產業
目前,國內多數半導體陶瓷及相關敏感器件的生產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成立,以外資企業與民營企業為主體。外資企業以獨資或合資的方式在國內市場迅速建立了生產基地,其技術優勢顯著,產品性能優良,出口量較大,在國內高端市場上占據著主導地位。從技術方面看,民營企業生產工藝落后,在原材料、生產設備、檢測設備、質量控制等方面還存在較大不足,導致國內產品線單一,產品結構以中低端為主,無法滿足高端市場的需求。從未來需求方面看,物聯網和傳感網的迅猛發展將帶來我國半導體陶瓷傳感器需求的爆炸式增長,未來還將面臨較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