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檢測時,有不少關于“混凝土塌落度多少方測一次”的問題,這里百檢網給大家簡單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混凝土坍落度的檢測頻率應根據具體的施工條件和工程要求靈活調整,以確保混凝土的流動性和可塑性符合施工要求。本文將探討混凝土塌落度的測定頻率以及相關的測試標準。
一、塌落度測定的標準
在進行混凝土塌落度測定時,應遵循相關的國家或行業標準。如,中國國家標準GB/T 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中對混凝土塌落度的測定有明確的規定。根據現行的規范和標準,混凝土坍落度的檢測頻率主要依據混凝土的澆筑方量、施工環境以及施工階段等因素確定。以下是具體的檢測頻率要求:
1、按澆筑方量檢測
當混凝土澆筑方量在1000m3以下時,每100m3混凝土應檢測坍落度一次。當澆筑方量超過1000m3時,每200m3混凝土應檢測坍落度一次。
2、按施工階段檢測
對于連續澆筑的混凝土,每100盤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應檢測坍落度一次。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盤時,坍落度檢測次數不應少于一次。
3、按時間檢測
在常規施工條件下,建議每2-4小時檢測一次坍落度,以確保混凝土質量的穩定性。在高溫、低溫或極端天氣條件下,混凝土的性能可能會發生變化,此時應增加檢測頻率,可能需要每小時檢測一次。
4、特殊要求
對于保坍時間在一小時內的混凝土,建議每隔30分鐘進行一次坍落度檢測,分別檢測初級坍落度、30分鐘后坍落度以及60分鐘后坍落度。
二、塌落度測定的頻率
1、初始測定
在混凝土拌合物制備完成后,應立即進行塌落度的初始測定。這有助于評估混凝土的初始工作性,為后續施工提供參考。
2、施工過程中的測定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應根據施工進度和環境條件,定期進行塌落度的測定。以下情況下需要進行測定:
混凝土運輸:在混凝土從攪拌站運輸到施工現場的過程中,由于時間的延長,混凝土的塌落度可能會發生變化。因此,在混凝土到達現場后,應重新測定塌落度。
施工間歇: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如果出現間歇(如等待模板安裝或等待其他工序完成),應重新測定塌落度,以確保混凝土的工作性。
環境變化:在施工過程中,如果環境溫度、濕度等條件發生變化,可能會影響混凝土的塌落度。因此,在環境條件變化后,應重新測定塌落度。
3、施工完成后的測定
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也應進行塌落度的測定,以評估混凝土的最終工作性。這有助于了解混凝土的硬化過程和最終性能。
三、塌落度測定的方法
混凝土塌落度的測定通常采用標準塌落度筒法。具體步驟如下:
1、準備工具:準備一個標準塌落度筒、一個直尺、一個抹刀等工具。
2、裝填混凝土:將混凝土裝入塌落度筒中,用抹刀刮平表面。
3、提起筒體:將塌落度筒垂直提起,使混凝土自由落下。
4、測量塌落度:用直尺測量混凝土落下后,頂部與筒口之間的垂直距離,即為混凝土的塌落度。